還是一個工地 |
雖然要花29歐(含語音導覽跟登塔)
但我懷疑有人會來巴賽隆納卻沒有進聖家堂參觀的
聖家堂之所以有名
除了因為是建築師高第嘔心瀝血的作品外(而且還沒蓋完就因車禍過世)
也因為他蓋了一百多年都還蓋不完
蓋到教會覺得太over而主動幫它升級 從贖罪教堂變成了宗座聖殿
而成為了一個都市傳說(是嗎?)
聖家堂本來是一個贖罪教堂
也就是「透過捐款來贖罪」的產物 也因為全靠捐款來蓋
所以進度無法預期 有多少錢就蓋多少
直到2010年教宗參觀完聖家堂後覺得好棒棒
就直接封它為宗座聖殿(具有特殊地位的教堂)
升級才會有這個棚蓋 |
至於相關的介紹 除了維基百科外 請參考這篇文章
對我來說 聖家堂最讓我驚訝的地方
是其一磚一瓦竟然都有其意義 向上帝致敬 向自然臣服
不論他的建築風格為何
是其一磚一瓦竟然都有其意義 向上帝致敬 向自然臣服
不論他的建築風格為何
當透過解說(有中文語音導覽真的太棒了)了解到高第的用心之後
真的會不由自主地佩服他 覺得他是一個真正的建築天才
我最喜歡的部份 一個是教堂內如巨木般的柱子 一個是彩繪玻璃的設計(一面冷冽、一面溫暖)
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可以從外觀看到每個階段的歷史痕跡
還有更換設計師所帶來的不同風格的影響
而早上看了聖家堂
晚上則參加了米拉之家的夜間中文導覽
這棟從外觀看起來獨樹一格 卻又很巧妙的融入街景的建築物
是一棟公寓
最令人訝異的 是竟然還有住戶
每天都有那麼多人進來參觀 我想他們的管委會應該很肥
根據幫我們導覽的Davi(重音在後)所言
米拉先生因為看到他的勁敵巴特婁先生找了高第幫他蓋房子
而且廣受好評之後覺得不爽
所以也找了高第幫他蓋房子
沒想到因為蓋得太不符合那個時代的審美觀而不受歡迎
被戲稱為「石頭屋」 La Pedrera
米拉之家本身建築物的重量完全由柱子來承受
不論是內牆外牆都沒有承受建築本身的重量,建築物本身沒有主牆
而且從一樓到陽台 整棟建築物沒有任何直線跟直角
既然他蓋房子時崇尚自然線條 蓋一棟沒有稜角的房子似乎也蠻合理的
完全符合高第自言「直線屬於人類 曲線屬於上帝」
(而且當年他同時也在進行聖家堂的案子)
我喜歡高第透過中庭調整公寓採光及通風的方式
也喜歡他沒有主牆 讓住戶可以自由自在地調整隔間的設計
也對於閣樓(一方面用來調節溫度及通風、一方面是僕人洗衣服的地方)的拱形結構印象深刻
導覽說這感覺像蛇的骨架 但對我來說多了一點神秘感 好像秘密基地一般
之所以放棄白天參觀公寓內部擺設的機會
真的會不由自主地佩服他 覺得他是一個真正的建築天才
我最喜歡的部份 一個是教堂內如巨木般的柱子 一個是彩繪玻璃的設計(一面冷冽、一面溫暖)
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可以從外觀看到每個階段的歷史痕跡
還有更換設計師所帶來的不同風格的影響
如樹木頂天般的支柱 |
全部都是自然光線 |
明顯看得出不同年代完成的痕跡 |
不管怎麼加 都是33(耶穌逝世的年紀) |
而早上看了聖家堂
晚上則參加了米拉之家的夜間中文導覽
這棟從外觀看起來獨樹一格 卻又很巧妙的融入街景的建築物
是一棟公寓
最令人訝異的 是竟然還有住戶
每天都有那麼多人進來參觀 我想他們的管委會應該很肥
看起來莫名其妙的欄杆 是藤蔓的意象 |
根據幫我們導覽的Davi(重音在後)所言
米拉先生因為看到他的勁敵巴特婁先生找了高第幫他蓋房子
而且廣受好評之後覺得不爽
所以也找了高第幫他蓋房子
沒想到因為蓋得太不符合那個時代的審美觀而不受歡迎
被戲稱為「石頭屋」 La Pedrera
牆壁上的紋路都是印花 |
米拉之家本身建築物的重量完全由柱子來承受
不論是內牆外牆都沒有承受建築本身的重量,建築物本身沒有主牆
而且從一樓到陽台 整棟建築物沒有任何直線跟直角
既然他蓋房子時崇尚自然線條 蓋一棟沒有稜角的房子似乎也蠻合理的
完全符合高第自言「直線屬於人類 曲線屬於上帝」
(而且當年他同時也在進行聖家堂的案子)
我喜歡高第透過中庭調整公寓採光及通風的方式
也喜歡他沒有主牆 讓住戶可以自由自在地調整隔間的設計
也對於閣樓(一方面用來調節溫度及通風、一方面是僕人洗衣服的地方)的拱形結構印象深刻
導覽說這感覺像蛇的骨架 但對我來說多了一點神秘感 好像秘密基地一般
閣樓有一個房子整體的模型 |
之所以放棄白天參觀公寓內部擺設的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